1996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向全世界發出了警告;下一世紀的心臟病、腦疾患等慢性疾病(NCD)仍是人類的最大威脅。1996年12月台灣衛生署也開始注重,根據統計15~39歲青少年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率高達76%以上。有研究證實;男性45歲、女性60歲以上動脈硬化發生率為100%,有許多人得了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粘血症、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外周血管病患者越有增加,1995年(WHO)統計全球因此病而死亡者超過1200萬(每年上升108%),僅香港1995年每天就有10人死於心肌梗塞,且年齡趨向30~50的年青人。此類疾病有繼續蔓延;向老年、青年二極化發展趨勢,其危害遠遠超過戰爭、瘟疫和愛滋病。針對這種狀況,我們經研究而形成養生長壽新學說,即〝血液平衡醫學〞。簡述如下:

一、全新的醫療思維

  目前的醫學把治療心腦血管的重點放在血管上,以手術搭橋、內支架、介入、激光等破壞性醫學及藥物擴張或收縮血管抗凝、溶栓等化學藥物療法為主。這些措施雖可解燃眉之急,但不能徹底根治血管病,而且還有較大的毒副作用。長期服用化學藥物會產生藥源性疾病和免疫低下,手術治療不但價格昂貴而且忽視了人整體平衡和人在發病時所產生的巨大免疫能(發熱有益抗體的增加)、修復能(內皮修復、側枝血管的開放等)及再生功能(增生、增能、增強、增殖)等內在作用和本能,有時恰恰干擾或破壞了這本能,血管搭橋PTCA手術80%以上血管出現再閉塞即可證明。而對醫學界的困惑,近年來國際醫學界十分重視非藥物的自然療法,亦有稱為〝軟醫學〞或〝順熱療法〞。血液平衡療法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產生的,以中醫理論為指導,中西藥平衡調整,以改善血液質量、軟化血管、激活內皮、改善循環為特徵的全新療法。

 

二、對疾病本質的新認識

  我們經過不斷的研究,發現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真正原因,認為各類心腦血管病的病根是血液而不是血管,治療血管而忽視血液乃本末倒置。一旦人的血液成份、血液功能、血液流動等發生病理性改變,就會首先損傷血管內皮;引起粥樣硬化;血栓形成;血管堵塞、壞死或出血,引發各類心腦血管病。所以治療疾病均應先改善血液,再修復血管。

  有了對疾病的新認識,我們摒棄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治療法,吸取整體平衡的中醫理論。採用中藥調整、修復為主,現代全生命元素為輔,從改善血液質量;改善血管內皮;提高多種自身免疫功能;維護機體平衡入手。創造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血液平衡醫學理論和血液平衡新療法。

 

三、血液平衡療法的特點

(一)、淨化血液,改善微循環:血液平衡療法是根據血液流變學及動力學原理(物理學與數學),結合中醫平衡調裡方劑及各種生命元素,將黏稠、流動滯緩的血液稀釋淨化,以達到正常流變狀態,使心腦等臟器微循環達到正常。從而起到搶救、治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目的。

(二)、降脂、降糖療效顯著,效果持久:能迅速降低血脂、血黏度,有效降低血糖,逐漸軟化血管,消除中風危險因素。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對冠心病、腦血栓、腦溢血、糖尿病、脈管炎、脈瘀血、老年早期癡呆等疾病有顯著的治療和康復作用,也有顯著的預防再復發作用。

(三)、迅速降低血壓,穩定血壓和心率有雙向調節作用:迅速改善心腦等臟器因高血壓、動脈硬化、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心律失常、手足麻木等症狀。標本兼治,效果顯著。

(四)、無需化學藥物、手術治療,避免化學藥物毒副作用:由於不採用常規的擴血管藥、溶栓藥、降血壓藥和手術,充份保護從而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力、自癒能力、代償能力,起到固本清源、扶正祛邪的作用。

 

由於改善血液年輕血液,直接軟化血管內皮,血液調整最終的目的是“清潔、廣闊”的血管內皮。內皮改善可刺激產生一系列有益人體及改善血管的活性物質(如NO、抗病因子、益壽因子SOD等提高一倍),轉化消滅不利於人體的縮血管活性物質(內皮素、丙二醛等降至正常)。起到保護內皮結構、維護內皮破壞與修復、調整抗凝血與促凝血平衡等多種機體的自然修復、自然平衡與自然調節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