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絡的作用

(1)、聯繫內外,網絡全身

  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互相聯繫,使機體內外上下保持著協調統一,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種相互聯繫有機配合,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連繫溝通作用來實現的。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縱橫交錯、入裡出表、通達上下,從而使人體的各臟腑組織器官有機地聯繫起來,如《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

(2)、運行氣血,協調陰陽

  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依賴經絡的傳注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這就指明了經絡具有運行氣血、協調陰陽和濡養全身的作用。

(3)、抵禦病邪,反映病症

  在疾病的情況下,經絡有抵禦病邪、反映症候的作用。《素問‧氣穴論》認為孫絡能〝以溢奇邪,以通營衛〞,營衛;特別是衛氣,就是通過孫絡散布到全身皮部。當病邪侵犯時,孫絡和衛氣發揮了重要的抵禦作用。在正虛邪乘的情況下,經絡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外邪從皮毛腠理通過經絡內傳於臟腑,臟腑病變通過經絡傳注而相互影響,內臟病變又可通過經絡反映到體表組織器官。當經絡內衛外的機能發生障礙時,可在其相應的經絡循行部位或相應的臟腑組織器官出現各種病症。如《靈樞‧邪客》說:「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膕」。《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病者,兩脇下痛引少腹」,心病者,胸中痛,脇支滿,脇下痛,膺背肩胛肩痛,兩臂內痛等。

(4)、傳導感應,調整虛實

  針灸防治疾病,是基於經絡具有傳導感應和調整虛實的作用。針刺中的得氣和行氣現象是經絡傳導感應功能的表現,經絡的調整虛實功能是以其協調陰陽為基礎,針灸等治法就是通過選擇恰當的腧穴和運用有效的刺激方法,激發經絡的功能,使之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衡。

 

二、經絡的臨床應用

  經絡理論在臨床上的應用,主要表現在診斷和治療兩方面。

(1)、診斷方面

  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和臟腑屬絡,它可以所屬臟腑的疾症。因而在臨床上就可以根據疾病所出現的症狀,結合經脈循行的部位及聯繫的臟腑,作為辨證歸經的根據。如頭痛一症,痛在前額部多與陽明經有關;痛在側頭部多與少陽經有關;痛在後頭部多與太陽經有關;痛在巔頂部多與厥陰經有關。

  此外,在某些疾病過程中常發現,在經絡循行通路上或在某些腧穴上,有明顯的壓痛、結節、條索狀反應物和皮膚溫度、電阻改變等,臨床上採用循經診察、捫穴診察和經絡電測定等方法,可了解有關經絡、腧穴及臟腑的變化,作為診斷參考。

(2)、治療方面

  針灸治病選穴,一般在明確辨證基礎上,除選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經取穴為主。即某一經絡或臟腑有病,便選用該經或該臟腑的所需經絡或相應脈經的遠部腧穴來治療。《四總穴歌》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循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典型的循經取穴,臨床應用非常廣泛。

  此外,根據皮部理論,經絡有病或內臟有病,皆可取治於皮部,臨床上用皮膚來刮拭治療臟腑經絡的病症。根據“宛陳則除之”的理論,又可通過刺絡放血的方法來治療一些常見病症,如目赤腫痛刺太陽出血;咽喉腫痛刺少商出血等。經筋的病候多表現為拘攣、強直或抽搐、弛緩等症,治療多以局部取穴,所謂“以痛為輸”。這些都是經絡理論應用在針灸臨床及刮痧臨床的治法體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