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人民在社會實踐中面對著生氣勃勃、變化萬千的客觀世界,為了找尋萬物運動的根源和總規律,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觀察和研究,認為萬物的運動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經過不斷地系統摸索,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醫學的理論體系→陰陽學說。

  陰陽,是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含有對立統一的概念。它既可代表兩方相互對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一事物內部所存在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概念。陰陽學說認為宇宙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陰和陽的對立統一體,事物的生成、變化以至消滅,都是由於事物內在聯繫的陰陽雙方運動的結果。陰陽學說包括了陰陽互根、陰陽消長、陰陽轉化等內容。

  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其醫學的定義為不僅人體免於疾病為害,並且在心理及社會適應性和道德上的完善狀態。因此,一個人要擁有健康必須具備人體及心理素質兩大方面的健全。根據中國古代傳統陰陽分屬的闡述,由此分屬:肉體屬陰;心理(或稱意識)屬陽,由此類推人是由肉體與意識所組成。按陰陽學說可知,只有陰陽平衡(即機體生理代謝平衡與心理平衡)人體才能保持完美健康狀態,茲從人體陰陽的變化談談健康。

一、陰陽互根

  肉體與意識是相互依存,肉體依存於意識,意識存於肉體。〝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一個脫離了意識的肉體已不叫“人體”,而只能稱之為“屍體”,意識一脫離人體大腦也將不復存在。廣義而言,意識與肉體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存在,總是陰陽互根的。一旦嚴重到陰陽離絕的地步(即意識脫離肉體),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二、陰陽互為因果

  人體生病或有生理缺陷必然導致心理上的不平衡,而心理上的不平衡是引起生理上致病的一個重要原因。諸如各類結石、冠心病、高血壓、潰瘍病等,均是心因性疾病,都與心理因素有密切關係。它也會引起性格改變甚至行為失常(生理上變態),如社交恐怖症、各種焦慮症等。

三、陰陽消長

  如果一個人生病(指器質性疾病),那麼他思想上一定會有所牽掛,心理負擔加重,這是陰陽消長所致。比如一個人生病或遭受一場意外的打擊後,引起情緒上的波動,甚至導致他本人的意識(陰中之陽)不能很好的配合(即他的理智與下意識無法配合協調),他的理智一旦失控,其潛意識(聚集著許多心理能量;情欲、情感、喜怒憎樂)就釋放出來。它表現在兩方面:(1)暴動推翻理性的統治,無忌憚地泛溢出來、表現出來,那就是精神病,嚴重的精神失常。(2)更換形式改頭換面地表示自己的不滿與反抗,這就有了夢、口誤、筆誤、過失、遺忘、情欲精神神經症等。這種因生病或遭受打擊後而引起的潛意識能量爆發,我們就可看作是陰陽消長。

  如果一個人平素思想解放、心理無負擔、心胸坦蕩、樂觀和善、心中煩惱不生,促使意識與潛意識能配合協調,那麼帶來的將是健康的身體,這是陰陽消長所致。比如報刊上所介紹之老壽星中大多胸懷坦蕩、樂觀和善,凡事不斤斤計較,心理無負擔,保持一顆平常心。可見一個人只有心理無負擔、心胸坦蕩、淡泊名利,才能使自身達到更完美的健康狀態(陰長),因此符合陰陽消長規律。

四、陰陽轉化

(1).陽極生陰:

  以結石症為例,中醫認為結石是氣化物(氣聚則成形)(散者成氣),按陰陽轉化過程就是陰極生陽。據觀察患結石症的人往往火氣大,性情急躁,如果人生氣時間一長,超過一定限度,則出現陰極生陽生成結石。中醫學還有七情致病之說:〝大怒傷肝,暴喜傷心,思慮傷脾,憂悲傷肺,驚恐傷腎〞,其中喜怒憂思悲驚恐均可看作是陽邪,這些都是與陽極生陰有密切聯繫。

(2).陰極生陽:

  一個人通過氣功、靜養或其他體育鍛鍊,使自身祛除疾病。如果長此以往、持之以恆,不僅能使他長期處於無病狀態,而且在精神上亦能逐漸充實,以致獲得一種至真、至善、至美的心態。至於氣功修練中所講的祛病→健身→長功,小悟→漸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其中也蘊含著陰極生陽的道理。

五、陰陽復合

  人從健康到生病,又從生病到痊癒,是一個陰陽平衡→陰陽消長→陰陽平衡的回復運動過程。如果講得透徹些,人們就不難發現人從出生到死亡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即出生時意識體(陽)與受精軟卵(陰)結合後形成了人(陰陽合體),人經過一生的陰陽消長最終將死亡,即意識體與肉體相互分離(陰陽離決),實際上也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回復到無的過程。

  現在我們談談陰陽學說用於健康。我們普通人想獲得健康長壽,就應從鍛鍊身體和淨化心靈陰陽兩方面去開拓,以求陰陽平衡。我們在進行各種體育鍛鍊的同時,還應注重精神修養及道德修養,這樣動靜結合相輔相成。按陰陽學說原理,一個人只要心胸坦蕩、樂觀和善,才可使心中煩惱不生,達到心理健康狀態陰陽平衡,從而使身體生理代謝平衡以致健康。一個處處與人為善的人,心中無敵、寢食安寧、心神守舍,便會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而一個處處與人為惡的人,經常中傷他人、暗箭傷人、落井下石,自然會害怕報復而寢食不安,多疑多心多慮,永遠不會有一個安寧樂觀的心境。而心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健康的狀況,這早已被我國傳統醫學和養生理論所確認。《醫學類編》曰:「神不守舍,則易於衰老」,《仙境》曰:「歸心靜然,可以長生」,《左傳》言:「有德則樂,樂則能久」。明代養生家石天基將養生術概括為6個“常在”,其中就有常存善心;常存正覺心,可見養生必先修德。

  中國氣功是一門心身並練、陰陽雙修的理想健身術,是現代保健技術中的高技術。〝心身並練〞中的“心”指的不是解剖學上的心,而是廣義的心。它是指人體中各系統功能的總合,它含整個精神意識活動。練“心”就是通過訓練整個意識系統的功能,從體內到體外,產生能量、信息,從而發生一定的效應。練“身”則是通過降低耗能,來使人的內臟器官得到充份的調整和休息與改善,亦能使體內的分子、原子、電子結構等序化,消除它們的混亂,達到正常狀態。陰陽雙修中所指的“陰”就是修身,“陽”就是修心。修身就是練形體練動功,修心就是行善事積功德,陰陽雙修同時修養心性二者並行,則功到垂成。因此從該角度來說,真正的氣功鍛鍊者所達到的保健祛病療效要比從事一般體育活動(如足球、籃球、網球…等)更具療效。

  一個人在生病後,按陰陽消長原理會導致心理負擔加重(意識中充滿疾病信息),因此從陰陽學角度來講要達到陰陽平衡。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說,在治療疾病時須從陰陽兩方面入手,既要治其身,更要治其心,以求陰陽平衡。

  綜上所述,根據我國古代傳統陰陽學說的理論,要獲得真正的健康應從鍛練身體與淨化心靈兩方面去開拓,以求得陰陽平衡。〝陰平陽秘,病安從來〞,如果忽略了其中一方,比如只注重形體鍛鍊不注重道德情操修養,或一味地追求修德修心而不進行實際的身體鍛鍊,都不能達到完美的健康狀態。練氣功亦然,只練“身”或只修“心”均不是練功者所追求的境界,甚者會走火入魔。本人認為做一名中醫,更應從陰陽學說中體悟健康的真諦,臨床治病身心開始以求康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