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與覺悟  

作者:周福寶

--------------------------------------------------------

  佛陀當初是拋棄家庭去求解脫之道的,由於出家,才更能深刻地理解人生,這也是事實。如果在家裡,就㑹被許多瑣事束縛而拘束了自已的心,因此對人生的問題,無從做深入的思考與冥想。再說人是最易受環境左右,任何人都想早早修得擺脫環境的能力。但是請仔細想想,人是群居的動物,離開了社會,就不可能有個人。就算你能在孤島上獨自營生,則有沒有必要覺悟,就成問題了。人的問題產生於人與人之間,亦即社會生活造成的苦惱和痛苦,這才有覺悟的必要。斷絕與他人的關係,獨自過著隱居的生活,這行為本身,已否定了人的想法,即使覺悟了,這種覺悟又有什麼意義呢?說得明確一點,(覺悟)是在於了解個人與群體的關係,力謀人類全體的幸福,離開了社會,即使了解上述這一點,若不付諸實踐,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佛陀時代的印度,有許多情況促成出家修行的習俗。首先,當時是戰亂時期,想營造今天這種安定社會中的美滿生活是很困難的,有了家累,倒不如過著獨身生活,出家是為厭世離俗,是當時人的心理傾向。再說當時的種姓制度,僧侶的地位崇高,連盜賊也不敢對出家修行者有踰越的舉動,當然僧侶也沒什麼財產好搶奪的。但是我們也可從當時一般人對出家僧侶佈施的熱忱態度中可見,也因此,他們的生活絕不㑹成問題。再說,氣候非常溫和,只需一件袈裟,或住洞穴或棲大樹下,生活也頗安適。

  基於以上種種理由,當時不僅是男人,也有女人出家的例子,但是並不是以出家為目的而和社會隔絕的,僧侶們常至村莊或市鎮伺機引導人們向善。換句話說,修行的目的在於積極做傳道工作而勸導在家人信仰真理,謀得社會的和平與安寧。因此,在深山修行只是悟道目標的第一階段罷了,過了此一階段,就應該積極走向人間才是。

  如果會錯意,以為覺悟就是最終的目標,那是很嚴重的問題。又以為不出家就不能覺悟,也是錯誤的方法。在家也能悟道,只要你能使自己調和,你就走對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