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癡呆是目前老年病研究中頗受世界醫學重視的一種疾病,包括老年性癡呆和血管性癡呆,它們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品質。由於這種疾病出現在人生衰老的階段,它有著人類衰老期的典型共性。想要通過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必然首先要對這種共性有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尤其在衰老期腦功能變化特點、整體神經系統內環境調控和學習記憶思維智能結構等方面。

一、老年期腦高級功能衰退特點

  在老年醫學的研究中,有關衰老機理的學說已達200多種,其中較為重要的學說主要有〈分子水平的高分子合成差錯災變說〉〈自由基學說〉〈交聯鍵學說〉〈細胞水平的細胞代謝失調學說〉〈體細胞突變學說〉〈組織、器官水平的特定臟器原發學說〉〈全體機體水平的腦內激素分泌和穩定性潰散學說〉〈自身免疫學說〉等。實際上這些學說反映了人體巨系統不同層次上的老年性變化機理。

  從整體觀來認識,不應把它們孤立和割裂開來,而應把它們統一到一個巨系統的理論上去。在這個巨系統中,各個層次間存在複雜的相互作用,但腦功能層次顯然具有主導作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腦功能的譜系結構分散度減小,各腦區的相干度增強,大腦功能趨向單調化。系統不穩定性減弱,時空功能結構的多樣性減少,系統從更多的渾沌背景轉向更多的周期背景,可選擇的漲落模式也減少。這都意味著系統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下降,難以通過有效的自組織改變功能狀態,選擇較好的漲落模式以應付內外複雜環境中的種種突變,勢必導致系統損傷和功能失調。實際觀察到的就是各種腦正常的功能下降、紊亂和各種腦病的出現。

  ET腦漲落圖技術在腦功能研究的發現,在衰老過程中,腦功能衰退有明顯的腦區選擇性。各腦區變化進程不同,造成腦原有的組織結構破壞和全腦抑制性,特別是左前腦的抑制性急遽增加。也是在腦衰退變化過程中,存在著進化程度越先進、功能越高級、成熟越晚的腦區(左前腦)首先殃及的趨勢。

  在大腦演化過程中,經歷了頭部化、皮層化、左腦化、額腦化等主要階段。左前腦是左腦和額腦的交叉點,反映了腦功能進化的高級層次。左腦包括了人類最高的語言功能,額腦則被認為是腦高級功能的整合中心,因而左前腦應在智力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各腦區的活動存著層次性,左腦,尤其是左前腦進化上最新,在智力活動諸種作用最大,可看作第一層次;右腦,尤其是右後腦進化上較古老,只能得到較低水平的智力活動,可看作第二層次;腦的其他部位可看作第三層次。老年人左前腦功能的衰退顯然反映智力素質衰退,並且反映老年腦功能從高層次衰退到低層次。這一變化順序與其他途徑的有關研究相一致,即進化程度越高、功能上越高級的腦區出現衰退性變化越早,它也符合生命進化過程中首先保證最基本生命活動的普遍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徵腦軸──左前/右後腦關係發生改變,甚至出現逆轉。在大腦的交叉結構中,左前、右後軸起主導作用,而左前腦作為額腦和左腦的交叉點,又在左前、右後軸上起主導作用,而且可能是整個達到大腦自組織活動優勢區。老年人正好在這個關鍵的優勢區,首先最顯著地發生衰退,導致老年人高級功能的較早衰退。

  記憶是大腦高級功能的基礎,是智能的關鍵。從系統的觀點來看,記憶效率並不取決於個別神經結構,記憶過程並非由某種單一的機制實現,而是一個多層次的、多系統的、多算法的、多功能自組系統。記憶功能是一個高度自組織的系統活動,它需要全腦有良好的功能背景和左右腦關係;需要有明顯的左腦優勢;需要上行網狀系統和神經膠質細胞的優勢活動;需要多種神經化學物質的參與;還需要右腦和額腦的某些支持和加強活動等等,是整個大腦複雜相互作用整合和自組的產物。

二、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和內環境穩定

  維持內環境的恆定是機體在不斷變動的環境下得以生存和適應的根本需要,這一過程是通過神經及體液調節來實現的。中樞神經通過兩條主要的渠道來控制全身的代謝及功能活動:一條是快速反應通道←→自主神經通道,在中樞神經系統內部,從下丘腦開始到腦幹存在一系列管理自主神經活動中樞,從腦幹直到骶部脊髓發出的交感神經則支配全身的有關器官;另一條是慢而持久的通道←→神經內分泌通道,下丘腦管理垂體前後葉,通過它們轉而影響全身各內分泌腺及各器官,控制全身的內分泌活動及代謝活動。它們能夠感受機體器官所感受的刺激,如光、電、聲、機械、化學刺激等,而另一類是它們不敏感的刺激,如病毒的入侵、異己細胞包括腫瘤的浸潤,則被免疫細胞所感受。

  自主神經、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系統構成機體內一個完整體系,這個體系的運作並和其他神經反應整合,共同維護內環境的穩定和平衡,保證機體各項動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是生命的基礎。正如法國著名生理學家(Cland Bernand)在提出內環境恆定學說時所說:「內環境恆定是機體得以自由和獨立存在的前提」。內環境恆定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變化。事實上機體的功能活動時刻都在波動著,這種波動有內源性的,也有受環境節律影響而被動發生的。機體內的活動節律:年節律、月節律、季節律、晝夜或近日節律及週期短晝夜節律。根據目前的研究發現,位於視交叉的背側緊靠第三腦室底部的視交叉上核(SCN)和第三腦室頂部的松果體,對節律的調節控制起著關鍵的作用。

  日本三島氏通過觀察老年人,尤其合併腦器質性障礙的痴呆老人出現睡眠節律障礙及伴發譫語妄想等異常行為的病例,發現其受弱震盪支配的生物節律←→睡眠節律發生紊亂,同時在重度癡呆患者組發現受強震盪支配的生物節律←→體溫節律業產生明顯障礙,這提示在調節生物節律的中樞有機能障礙。作者用高強度光療法和維生素B12聯合治療,有效地改善睡眠和體溫節律障礙,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學習記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機體維護內環境恆定的體系中起關鍵性作用的中樞調控部位應在下丘腦及其附近區域,而下丘腦在腦內的位置、它的結構及聯繫,也保證了它對全身內分泌器官的直接或間接控制。

  在衰老研究中,國內外學者提出了不少學說,其中一些學者發現在大腦中存在一個“衰老控制中心”,這就是神經內分泌軸(下丘腦─垂體─內分泌系統)。他們認為下丘腦─腦垂體軸起到了衰老中心的作用,下丘腦中有與生殖、體溫、食慾、性慾的調節有密切關係的區域。而且,像溫度應激和事物等環境因素的影響均通過神經系統傳遞給下丘腦,再由它控制垂體,垂體又影響到全身各個內分泌腺和系統。它們的功能衰退,使機體控制與維持體內環境穩定的能力逐漸減弱,結果就導致許多機體功能的變化←→包括主要的機體衰老性變化。

三、老年期大腦的潛能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承認:人腦具有自我調整的能力。華盛頓大學人腦科研人員在研究人腦衰老時發現:〝健康老人的大腦具有補償細胞損失、排除功能障礙的能力〞,〝大腦神經細胞能按照神經系統自身內部指令對細胞之間的連接做某些調整,從而改變神經網絡的結構〞。這意味著如果能有效地向人腦內部輸入“優化指令”,就能改善大腦功能。人類基因所含遺傳信息的60%只在腦內發揮作用,故不僅腦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受基因調控,而且許多行為障礙可能也有遺傳基因。人和動物的腦是個複雜而龐大的神經網絡,它和身體的其他部分都是來自一個受精卵。基因怎樣控制腦的發育;如何調控生成決定神經元分化的因子;引導神經元樹突和軸生長到目標的大分子;以及在神經系統發育和衰老中控制神經元死亡的因子,這是現代生物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事實證明,環境信息對神經發育也很重要,如能掌控這些與環境影響相關的調控基因,便能使我們發現使腦自我修復的絕妙方法。現已有研究表明,在神經生長因子或弱電流作用下,一些受損傷的中樞神經元能夠重新生長,並恢復行使其功能作用。

四、生命科學腦功能研究的重要發現

  當大腦進入潛能狀態時,從通常的後腦相干轉向潛能態的額腦強相干。左腦優勢轉向右腦優勢,從非對稱結構轉向鑲嵌交叉對稱結構,這些都是大腦質變行為表現,表明大腦進入一種不同質的全新狀態。同時,大腦中5-HT的優勢作用保證了大腦進入安靜、舒適和穩定的調整狀態。額腦和右腦的優勢作用保證了大腦潛在能力的開發,加強與下丘腦的聯繫,增進對身體內部世界和下意識領域的控制。

五、癡呆臨床觀察特點

  在臨床治療癡呆病的過程中觀察到:由於年高體邁,各種疾病包括腦血管、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等,人生情感的波折和創傷,長期勞累…都對機體產生不小的損傷和打擊。機體的自我恢復功能,主要是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功能逐漸產生失調。首先在機體整體功能上的衰退,而各方面的基本調節功能如睡眠節律、體溫節律、生殖能、體能、智能等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並且呈現出一種整體功能慢性衰退的惡性循環。在這些表現中有一個最明顯特徵:大腦高級功能←→學習記憶能力大大減退,思維、判斷、計算、識別等能力減退,常常伴隨有個性、人格的改變和障礙,個人生活能力、社會能力下降。

六、癡呆治療原則和對策

  綜上所述,為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根據癡呆的特點制定:立足整體、調動潛能、重點局部的突破治療原則,並提出以下具體對策:

1.整體調整:選擇整體調整能力強的方法,這是立足這一觀點,綜合集成古今醫學家們的一些重要抗大腦衰老的理論和經驗方法,而創制一種新的整體性方法。重點在於調節中樞,改善中樞神經系統整體調控功能,促使機體內環境恢復穩定、平衡、有節律的正常狀態。關鍵難點在於改善以下丘腦、腦垂體、松果體等為主體的區域功能,同時十分注意調適環境、起居、飲食營養等因素,因為這些外部條件對病人整體恢復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2.局部重點突破:選擇針對性強的治療智能障礙的方法,古老的中醫藥針灸學積累了大量的治療智能障礙的經驗中藥方劑和穴位處方。這方面針灸有著獨到的優勢和潛力,但它必須和現代腦科學對腦功能研究的重要成果有效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在上述有關人腦智能發生、發展、衰退的特徵理論指導下,結合腦部相關經絡的具體分布及功能,選擇的穴位組合要能直接作用於對智能起關鍵性調控作用的優勢腦區和有平衡關係的腦區。也可利用神經功能的交叉對稱結構功能,選擇適合的優勢肢體的經驗穴或重點穴。綜合集成這些方法,力圖在改善大腦高級功能上做針對性的重點突破。此處特別強調提出的一點,是要改善智能障礙不可忽視調節情感。現代研究表明,學習記憶有〝感情色彩〞的,而情感神經迴路和學習記憶神經迴路之間有著深刻和密切的聯繫,情感迴路的順暢對增進學習記憶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情感狀態對整體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功能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善於利用這一點對治療中的配穴組合選擇有重要的意義。

3.調動潛能:通過這些方法用針刺激穴位,可能是通過調節平衡、疏通經絡、增進氣血循環,改善腦內各腦區之間的功能平衡,調節中樞神經递質的代謝,啟動整體神經網絡的代償和修復功能,調動了腦內相關神經生長因子和有關修復調控基因的表達。激發潛能促使大腦進行自我修復,增強了學習記憶的能力,提高了整體調控功能和智能,這一點已被以往的針刺治療弱智兒童的系列研究中所證實。實踐證明,對老年期癡呆患者同樣是可行的。在臨床治療中我們亦發現在醫療手段外,智力訓練和功能鍛鍊的配合對癡呆者恢復有重要的意義,應予充分的重視。智力訓練是記憶恢復正常的重要輔助手段,人類記憶過程分四個連續過程,感覺性記憶和第一級記憶主要是神經元生理活動的功能表現。神經元之間形成許多環路聯繫,環路的連續活動是記憶思維的一種形式,較長時性記憶與腦內物質代謝有關,尤其與蛋白質代謝有關。每個神經元有多個突觸、多個樹突和軸突側支迴路,智力訓練如積極的算術遊戲討論、聽音樂、聽廣播、閱讀等方法,可促使未受損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延伸,建立或開放側支迴路,加強神經元之間的聯繫,突觸的聯繫能促使智力儘快恢復。功能鍛鍊包括自我進行或家屬幫助完成肌肉、關節活動和按摩,並要求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技能訓練。對改善患者全身循環、調整心態、消除自卑感、增強戰勝疾病信心與提高療效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七、癡呆研究展望

1.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記憶過程並非由某單一的機制實現,而是一個多層次的、多系統的、多算法的、多功能的自組織系統。智能過程比單純的記憶要更為複雜,對智能障礙多研究,要在現有基礎上對其整體腦功能信息態進行深入的研究。應引進更先進的、更具特異性的腦功能檢測手段,如ET腦漲落圖掃描技術就是一個很合適的指標,分析探討針刺治療癡呆的更深刻中樞作用機理。

2.從人體全身整體功能出發,結合目前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學說,對癡呆病進行此方面的整體性研究。尤其注意結合目前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生物節律和時間醫學等方面研究新進展,抓住重點和關鍵──中樞下丘腦──腦垂體軸功能變化,以及它與其他腦區的物質和功能聯繫,探索整體功能失調與智能障礙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和改善方法。

3.與學習記憶有關的重點腦區,如海馬區、額葉、左腦區及其相互聯繫等,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結合重點研究,要善於利用目前國際電腦互聯網上的生物醫學資源情報,配合研究和驗證成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