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經穴特異性概述

第一節 經穴特異性的概念

一、經穴特異性的概念

經穴是屬於十四經的腧穴,是針灸治病的主要刺激點。經穴特異性是指這些穴位在形態結構、生物物理性、病理反應、治療效應反應上,與非經穴點或其他經穴比較,具有相對的特異性。中醫針灸學認為,每個經穴都有自己相對特異的主治病證,即經穴治療效應具有相對特異性,它是經穴特異性研究的核心與重點。具體內容包括,不同經脈經穴治療效應特異性;相同經脈不同經穴治療效應特異性;經穴較之非穴治療效應特異性。

(一)、不同經脈經穴治療效應特異性

不同經脈經穴的治療效應特異性,是指歸屬於十四經不同經脈的經穴治療效應上,具有不同的特點。腧穴歸經是十四經穴主治作用的基礎,凡是屬於同一經脈的腧穴,其主治效應均有共同之處,同時與其他經脈經穴的主治效應又有不同,即“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由於經脈循行路線的不同,聯繫的臟腑、組織、器官不同,各經經穴所擅長治療的疾病也各有不同。大量研究證實,本經穴位對其相應所屬臟腑、組織、器官的影響,較異經穴位更加明顯。如肺經的腧穴更擅長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肝經和膽經的腧穴更擅長治療肝膽系統的疾病;腎經的腧穴擅長調節免疫及促進泌尿功能;心包經的內關擅長調整心律,改善心血管功能;任脈的關元擅長治療尿瀦留;督脈的水溝擅長醒腦開竅等。

不同經脈腧穴對兔胃竇平滑肌的對比研究發現,針刺胃經穴位能使離體家兔胃竇平滑肌細胞產生明顯的收縮效應;而針刺膽經穴位對胃竇平滑肌細胞的長度影響不明顯。

旨在探討不同經脈經穴與心臟特異性聯繫的研究發現,心包經經穴郄門、曲澤、天泉的肌電,在心下神經刺激後明顯增多,與刺激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其鄰近的肺經經穴孔最、尺澤、天府的肌電則變化不大,與刺激前相比無顯著性差異,表明心包經經穴與心臟的聯繫存在顯著性差異。而這種相同或相鄰神經節段穴位刺激所產生的療效差異,用神經節段理論無法做出滿意的解釋,卻以經典經脈循行理論加以解釋,體現了不同經脈經穴治療效應的特異性。

不同經脈經穴的特異性並非絕對,而是相對的。由於存在多條經脈在循行路線上與同一臟腑、組織、器官發生聯繫的現象,多經司控同一臟腑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從作用強度和廣度看,不同經脈對同一臟(或腑)的影響是有差異,如足陽明胃經〝屬胃,絡脾〞;足太陰脾經〝入腹,屬脾,絡胃〞;足厥陰肝經〝抵小腹,挾胃〞。有研究通過觀察不同經脈經穴對實驗性胃潰瘍家兔相關指標的影響,結果發現膀胱經與胃無直接關係,胃經、脾經、肝經、膽經與胃部有一定聯繫,且相關程度為胃經〉脾經〉膽經〉肝經。針刺胃經穴組能顯著升高胃黏膜前列腺素E2(註1)表皮生長因子含量,證實胃與足陽明經關係最為密切。不同經脈經穴效應的相對特異性,在針對內關和足三里主治功能的研究中亦得以證實,針刺內關能改善左心室功能;針刺足三里具有抑制炎症、調節免疫的作用;同時兩穴均對嘔吐、呃逆、胃運動障礙等腸胃疾病有治療作用。但相比而言,針刺內關的療效不如足三里,在臨床使用中選用內關治療胃腸疾病時,多與足三里等配伍使用。對比電針心經、肺經經穴對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臟基因表達譜變化的影響,發現電針肺經經穴可調整34個免疫和炎性反應相關基因及細胞信號和傳遞蛋白相關基因等的表達;電針心經經穴可調整90個離子通道(註2)和運輸蛋白相關基因、細胞凋亡和應激反應蛋白相關基因、代謝相關基因、細胞信號和傳遞蛋白相關基因、DNA結轉錄(註3)和轉錄因子類基因、免疫和炎性反應相關基因等的表達。提示針刺心經經穴於干預心肌缺血作用具有相對特異性。

※名詞解釋※

《註1》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簡稱PG E2):在胃具有減少胃酸分泌及增加胃黏膜的產生,可說是胃的保護因子。高鹽膳食使胃酸減少,抑制前列腺素E2,使胃黏膜易受損,發生胃炎或胃潰瘍,繼而引發胃癌。咖啡與濃茶均為中樞神經興奮劑,都能通過反射引起胃黏膜缺血,使胃黏膜的保護功能破壞。

《註2》離子通道(Ion channel):通常是指位在細胞膜上可以選擇性讓某些離子自由進出的蛋白質結構稱之。這些蛋白質在細胞膜上可以形成孔徑(pore)結構,因離子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離子通道。例如:鈣離子(Ca++)通道、鉀離子(K+)通道、鈉離子(Na+)通道、氯離子(Cl-)通道等。這些通道的開啟可以受到電壓變化,例如鉀離子或鈣離子通道,稱之為電壓活化型離子通道(Voltage-activated ion channel)。或者受到配體的結合而被活化,例如賀爾蒙或神經傳導作用,經由在內質網薄膜上受肌醇三磷酸鹽(Inositol trisphosphate,簡稱IP3)調控的IP3反應型離子通道,後經由G蛋白(G protein)的活化,因此稱為配體活化型離子通道(ligand-acteivated ion channel)。

《註3》轉錄:是遺傳信息由DNA轉換到RNA的過程。從DNA到RNA的transcription中文翻成轉錄,有抄錄的意思,非常傳真。

轉譯則是蛋白質生物合成(基因表達中的一部分,基因表達還包括轉錄)過程中的第一步。轉譯是根據遺傳密碼的中心法則,將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過轉錄而生成,在真核細胞中轉錄,是在細胞核中進行的。然後mRNA被運輸到細胞質進行翻譯……。

 

(二)、相同經脈不同經穴治療效應特異性

相同經脈不同經穴治療效應特異性是指同一經脈的經穴,雖然在主治效應上有共同之處,但由於各穴的分布部位不同,經氣匯聚多少有異,其主治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同為胃經腧穴,因其部位不同,髀關、伏兔、陰市善治下肢痿痹;地倉、頰車、下關則善治口喎(ㄎㄨㄞ)、齒痛,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在古代文獻中,小腸經經穴前谷、後溪、腕骨、陽谷、肩貞、天窗、聽宮曾用於治療耳病,近代文獻中僅記載了後溪、腕骨、天容、顴髎、聽宮可治療耳聾,其中以聽宮應用最為頻繁。針刺手太陽小腸經經穴聽宮、肩貞、後溪對慶大霉素耳毒模型(註1)的影響研究發現,耳周局部經穴聽宮對改善聽性腦幹反應、耳蝸鋪片、聽毛細胞(註2)失數、聽毛細胞超微結構,以及增強內耳熱休克蛋白的表達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明顯優於遠部的後溪和肩貞兩穴。表明並不是小腸經上的所有腧穴,都與耳朵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可能只是局部穴位才有這樣的特異性作用。相同經脈不同部位經穴對心臟特異性影響的研究發現,電針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經不同經脈段穴位,觀察針刺前後左心室內峰值(註3)心力環面積(註4)等指標發現,不同經脈段穴位均能有效調節心功能,且調節作用力大小呈腕段〉肩段〉肘段排列。

因經氣匯聚多少的不同,同一經脈的特定穴與非特定穴之間、不同特定穴之間的治療效應亦存在差異。正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所言:〝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以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此外,《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者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滎輸治外經,合治內腑〞;《難經‧六十八難》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輸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等,均為特定穴特異性作用的經典記載。就相同經脈不同經穴的特異性而言,特定穴的治療效應特異性歷來是研究的重點。

當代學者運用現代數據庫技術,對明代《普濟方‧針灸門》中的207種病證的全部針灸處方,以及二十世紀80年代後的國內期刊雜誌5700多篇針灸臨床文獻的取穴進行分析,發現特定穴的平均使用頻次是全部經穴平均水平的1.37倍,充分說明了特定穴較非特定穴,在臨床上運用更具廣泛性。有研究觀察特定穴與非特定性之間起微弱光的差異,結果發現井、滎、輸(原)、經、(下)合、絡、郄等特定穴的發光強度,不但顯著高於非穴,而且還明顯高於非特定穴。不同類型特定穴的發光強度又有差別,井穴、輸穴、原穴、下合穴的發光強度明顯高於其他特定穴。

對足陽明胃經腧穴的現代實驗研究發現,針刺足三里與條口,對胃節律紊亂型實驗兔的影響有差異。特定穴足三里對胃節律紊亂模型的血清及胃竇(註5)組織中5HT、胃泌素含量的調節作用優於非特定穴條口。足陽明胃經不同穴點對胃竇面積影響研究發現,在對胃竇面積影響明顯的8個穴位(四白、足三里、內庭、梁丘、衝陽、髀關、上巨虛、四白下)中,5個為特定穴,而其餘以非特定穴為主的腧穴(頭維、天樞、伏兔、足三里下2cm)對胃竇面積的影響不明顯。足陽明胃經對家兔胃黏膜損傷細胞保護作用的研究發現,四白主要影響胃竇的胃動素(註6)含量;天樞主要影響胃竇的P物質以及延髓胃泌素含量;足三里則對胃竇胃動素、P物質以及延髓胃泌素含量均有影響。胃經不同經穴對胃運動的影響研究發現,不同經穴對胃運動影響作用大小,依次為四白〉足三里〉梁門。

以上研究表明,即使同為胃經經穴,同為胃經特定穴,但各穴的作用具有相對特異性,各穴對胃腑的影響具有差異。相同經脈不同經穴對心臟特異性影響的研究發現,電針心包經非特定穴天泉,雖可降低缺血性心肌腺苷酸(註7)的耗竭程度,改善電紊亂現象,但作用效果不及同經穴的特定穴內關。

※名詞解釋※

《註1》慶大霉素耳毒性:是在豚鼠模型研究發現,單用萬古黴素未發生耳毒性,但聯合慶大霉素會增加耳毒性。同時通過研究發現,建立氨基糖苷類耳毒模型並深入探討,對藥物性耳聾的預防方面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針刺內聽宮穴〞抗慶大霉素耳毒性作用觀察。

《註2》聽毛細胞(acoustic hair cell):我們能聽到聲音,內耳耳蝸中的「毛細胞」是一大功臣。

《註3》峰值:峰值等級,峰值顏色,在手動對焦或直接自動對焦拍攝中,用特定顏色增強對焦範圍的輪廓。

《註4》心力環面積:心交感神經,電針心經。

《註5》胃竇:在胃中黏膜層,但也漫延至肌肉層(胃中)。

《註6》胃動素:一氧化氮可能是MMC I 相(靜息期)的控制著,胃動素通過作用與腸道神經系統中的胃動素神經元,觸發MMC II 相的發生。

胃動素由MO細胞分泌,分布於小腸。近年研究指出,MMC發生和移行,主要受到腸道神經系統和胃腸激素的調節。

《註7》腺苷酸:低壓缺氧大鼠腦線粒體內腺苷酸含量及能荷的變化,電針內關對缺血心肌腺苷酸及其電穩定性的影響。

單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英文:Adenosine monophosphate,簡稱AMP),又名5'-腺嘌呤核苷酸或腺苷酸,是一種在核糖核酸(RNA)中發現的核苷酸

它是一種磷酸核苷腺苷,並由磷酸鹽官能團戊糖核酸糖鹼基腺嘌呤所組成。

   C10H14N5O7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