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一般都表現有聽覺、視覺、味覺、嗅覺的減弱,感知覺也逐漸發生變化,同時感知覺器官也易發生病理性變化。因此,只有了解一般老年人感知器官老化的具體措施。

  感覺是一種最簡單的心理現象,它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人腦對該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不僅反映客觀外界的具體事物,也反映機體本身的活動情況。感覺具有不同的種類,按照感覺器官的不同,一般把感覺分為聽覺、視覺、觸覺、嗅覺以及本體感覺等。人正是借助於這種感覺,相當完整地反映出物質運動的基本形態,從而確保人在周圍環境中的準確定向。感覺是人認識客觀世界的第一步,是知識的最初源泉。人的各種感官並不是對任何刺激都發生反映,刺激強度太弱或太強都不能引起感覺。心理學把感覺的強度對刺激強度的依賴關係叫做〝感覺閥限〞,刺激強度只有達到或超過這個水準時才能引起感覺,否則不會發生任何反應。人的感覺器官不僅相當靈敏,而且還有驚人的耐受力,這樣就保證了即使有強大的客觀刺激,也不致引起神經系統的過份反應。

  各種感覺對事物都有一定的適應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痛覺最難適應,因為痛覺是機體內部的警報系統,它對保護機體、避開傷害性的刺激有著重要的生理學意義。人的感覺適應能力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它對於感知外界事物、調節行為有特殊作用。

  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對某種刺激物的感受性不僅決定於對感受器的直接刺激,而且還決定於其他感受器的功能狀態。老年人由於感覺系統的老化,常普遍對客觀事物感知能力衰退,對事物反應遲鈍、模糊、分辨不清,因而認錯了人、聽錯了話、聞不出氣味、吃不出味道等可能是常有的事。

  知覺,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各種屬性、各個部份及相互關係的整體反應,是以各種感覺為基礎的,並且是與感覺同時發生的。對一個事物的感覺越豐富越精確,對該事物的知覺也就越完整越準確。實際上人在生活中都是以知覺形式直接反應事物的,只有心理學上才把感覺與知覺分開來研究。知覺是在人的各種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它的發生有依賴於過去的知識與經驗。

  人在感知客觀事物時,有時還會產生某種錯覺,所謂錯覺就是一種不正確的、被歪曲了的知覺。魯迅先生對穿衣問題有過一番研究,他說:「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腳長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腳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橫格子的還稍好,橫格子的衣裳胖子穿上就把胖更往兩邊裂著,更橫寬了;胖子要穿豎條子的,豎的使人顯得長,橫的使人顯得寬……」。魯迅先生關於服裝美學的意見,實際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利用錯覺的一個實例。心理學告訴我們,體型粗胖的人宜穿黑色和深色的衣服,這樣可以起到收縮粗胖體型的作用。體型瘦小的人宜穿淺色衣服,以產生擴張體型的作用。同時,矮而胖的人不宜穿橫條衣服,高而瘦的人不宜穿直條衣服。因為矮胖的人穿上直條圖案衣服會使身體顯得長一些,高瘦的人穿上橫條圖案的衣服會使身體顯得豐滿些。

  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知覺可能產生錯覺,例如參加引人入勝的活動會使人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參與枯燥乏味而又沒有意義的事情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在等待不愉快的事情時會感到時間過得很快,而在期待愉快的事情時又覺得好事久久還不來臨,真是“望眼欲穿”;這些都是對時間知覺所產生的錯覺。

  顏色也可以引起人的錯覺,一般來說,淺顏色給人以寬的感覺;深顏色給人以窄小的感覺;黑色、紅色、橙色給人以重的感覺;綠色、藍色給人以輕的感覺。據說國外有一家工廠產品原來是裝黑色的包裝箱內,工人搬起來感到吃力,後來廠家把同樣的產品裝在淺綠色的包裝箱內,結果工效有了明顯的提高。

  老年人由於生理功能的改變,常可導致以下心理上知覺障礙:

1.病態錯覺:在某種疾病的情況下,如高熱、中毒時,把繃帶看成是蛇而害怕,把水磨石地板看成是彩畫而欣喜若狂。

2.幻覺:常表現為在過去生活實踐基礎之上產生的聯想,如無中生有地看到少年時的朋友;聽到老同事的聲音;聞到別人聞不到的怪氣味;皮膚上什麼也沒有而感到有蟲子在爬等幻覺。

3.感知綜和障礙:空間性感知障礙,有視物變形、視物顯大、視物顯小等;時間性感知障礙,有舊事如新、新事如舊,有的感到歲月停頓時間凝結;運動性感知障礙,如看到靜止的物品在移動,而運動的物品卻靜止不動;形體性感知障礙,患者感覺自己的形體變了,或者有第二個身體(雙重身體)

  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知覺稱為“觀察”。觀察是通過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嘴巴嚐、手觸摸等方式,達到認識周圍事物的心理過程,觀察是人認識客觀事物和對象的基礎。觀察力是一個人的重要心理品質,對老年人來說培養良好的觀察力將有助於克服知覺不靈敏所致的心理障礙。

  那麼,怎樣才能鍛鍊和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呢?第一;學會發現事物的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是提高觀察力、克服感知的有效方法之一。假如一個人能看出眼下顯而易見之異,如能區別一支筆與一隻雞,絕不會認為這個人有什麼了不起的聰明。同樣,如一個人在今天能區別鋼筆與毛筆,我們也不能說他有很高的比較能力。我們要培養的是能夠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的能力。第二;具備有關知識是觀察的基礎。深刻觀察主要依賴於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和技術,俗話說〝誰知道的最多,誰就能看到最多〞。知識經驗不僅能使人深刻地思考,而且能使人更精細地去感知事物。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老年人也應該注意自己的知識更新,以提高自己新的感知能力。第三;應當有順序、有系統地進行觀察。在觀察過程中,不能東看一眼、西看一眼,要有順序、有步驟地觀察,這樣才能發現各個特點和各個部份之間的聯繫,不致遺漏某些重要的特徵。具體的觀察順序應該是整體→再部份→再整體,也就是說,要先對事物的整體進行觀察,然後再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逐個觀察各組成部份與細節,掌握其具體特徵從而獲得對事物的整體狀況認識。第四;要做好觀察紀錄。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似乎對事物的特徵和各個部份的關係均已收入眼底,可是到了要寫觀察紀錄時,便會發現尚有一些細節沒有看到,因此還要重新觀察。由此可見,做好觀察紀錄不僅對於收集和整理所觀察到的事物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也是糾正老年人感覺不靈敏的有力措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