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的基礎是精、氣、神

精、氣、神是父母的稟受、大氣的充育、水谷精微化合為一體的物質產物。

(一)、精

精,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礎。源於先天腎氣所化、後天水谷充養,化生元氣(真氣),增強生命活力,提高機體抗衰能力。故《素問‧金匱真言論》:「夫精者身之本也……」欲求體健延年,首先節欲保精。孫真人《養生銘》:「獨臥是守真,慎靜為貴」,又說:「凡精少則病,精盡則死」,「倍力行房,不過半年,精髓枯竭……少年極須慎之,何況老年精虧哉?」

(二)、氣

《靈樞‧決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 ,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人體無不一氣貫之,脈外有衛氣,脈中有營氣,上焦有宗氣,中焦有胃氣,下焦有腎氣。此五者皆源於“真氣”,與谷氣相並,行於五臟六腑,維續生命活動。所謂“真氣”者,源於先天。《靈樞‧刺節真邪論》:「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三)、神

《靈樞‧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中醫學認為,生物是天德的下流;地氣的上交;陰陽相錯;升降相因,為生化之機緣,始為生命活動的開始。有了生命活動就表現為有“神”,神氣的表現就有魂、魄的相隨,“神”源於先天、水谷的充養,以達終生。神在機體表現有四個方面:①自然之氣上交下流;陰陽交泰;生化萬物,人體無不列於其中,生化於間。② 人體生命活動,在外的表現即謂神。如思維敏捷、反應輕利、目光閃耀,即為有神。水谷精微表現。水谷是後天滋給的物質能源,不論先天稟賦厚薄、資質愚敏,都離不開後天水谷的供養。神舍於心。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靈樞‧天年》:「心藏神,脈舍神」,五志過極,皆動心神。心神受於外界事物的觸及,加以分析,最終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處決,這就是心藏神。所謂心神是主宰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具體表現。精、氣、神各論而已,實際是三位一體、統一的整體,互相依賴、相互衍化,完成其在內於外的功能表現。

二、生命與自然息息相關

中醫學認為,人體生命活動來源於自然界的生化極變,同時從組織結構到功能活動上形成演化,以自身生理對外事物做出反應,以適應客觀之依存。《靈樞‧歲露論》強調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具有“相參”“相應”的因果關係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參”有適合之意;“應”是天人一體的關係。機體適應天地變化、日月進行,永恆地保持協和、達到平衡,維持正常生命的活動。否則,人體基本生理節律就會受到干擾,相應地機體的抗病能力同時降低,造成直接和間接的生理平衡破壞,形成病理變化,這就是生命與自然息息相關的基本規律。比如正常機體,其春天的脈象應指在皮表上,夏天的脈象應指下感到洪大,秋天的脈象應指下觸覺細微,冬天的脈象沉下不易觸及。這就是春弦、夏洪、秋毛、冬石,機體為適應四時氣候變化以相應的正常生理脈象表現。醫者必須因勢利導、隨機應變,以助際體適應其不同的內在與外在環境變化。

三、生命與脾胃、飲食的關係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主運化、胃主腐納;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主濕、胃主燥。脾主升清,指脾氣健運功能以升清為主。水谷精微的吸收通過脾氣上輸於心,協以肝氣生化形成氣血津液,注之於脈供給全身。脾胃升降正常,不妄行失攝。脾氣本濕;胃氣本燥,脾氣升而以濡胃;胃氣降而以行濕。若升而不降則生熱,降而不升則產濕,以致熱濕中阻、納運失調,則諸病叢生。年至花甲,各個臟器偏衰,當其首顧脾胃之正常。《素問‧上古天真論》:「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又說:「僅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年老滋補並非多多益善,不維無益,反為有害。人體代謝剩餘,越老越沉積,這種喪失利用價值的產物,恰好變成衰老之基,欲養生延年則當慎食為貴。

四、生命與情志有關

自古說:人老多孤獨。其因有:①夕陽失伴,常陷入懮思之中。②享受天倫之樂者少。退休後社會關係發生了突變。老年心血管疾病較多,血壓易驟上升,易致偏癱居多。《內經》以為:「悲哀愁懮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又說:「懮傷肺,思傷脾,怒傷肝,恐傷腎,喜傷心」。陶氏弘景曰:「養性之道,莫大於愁懮;莫大於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五、生命與氣功的關係

氣功是古老的養生之術,相傳起源很早。宗派之多,據現代傳統的氣功概有動靜之分。動功─發放外氣功;靜功─內養氣功,前者為健身強體;偏武,後者養身延年;偏文。《內經》記載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度百歲乃去」。氣功已作為養生方法之一,為海內外養生愛好者所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