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哲學史.jpg

  (周易)是我國一部古老的典簵,其流傅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被人仍視為重要的典籍,以後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一直被尊奉為神聖的經典,其影響之深遠,在世界歷史上是少見的。(周易)最初是占筮用的一部迷信的書,可是後來隨著對它的解釋,演變為一部講哲理的書。從漢朝開始,由于儒家經學的確立和發展,(周易)列為五經之首,人們對它的研究,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即易學,易學同(周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周易)(易經),是周人占筮記錄的系統化,古人依据其中的卦象和封爻辭推斷人事吉凶。易學則是對(周易)所作的種種解釋,並通過其解釋,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易學有自己的歷史,如果從春秋時期的易說算起,已有兩千多年,經歷了不同的階段,形成了許多流派,其內容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從而使(周易)這部古老的占筮典籍得以長期地流傳下去。它對我國古代的哲學,宗教,科學,文學藝術以及政治和倫理生活都起了深刻的影響,是我國學術史上的豐碑。

  [周易]經傳系統的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寶庫之一,也是儒家文化和哲學的代表。孔子說:"溫故而知新"。研究古代文化典籍,對現代人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仍有某種啓發的意義。處于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和歷史轉折的時代,西方的傳統思維方式遭到了挑戰,而東方的傳統思維,特別是中華文化中的思維方式,日益受到海內外有識之士的重視。[周易]系統的典籍及其哲學,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其中闡述的整體觀,陰陽變易觀,相反相成論,理氣象數論以及人控制自然的學說等,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理論思維發展的成果,乃我炎黃子孫生活智慧的結晶。整理這一珍貴的歷史遺產,剔除其中過時的東西,發揚其精華,有助于今人開拓新的視野,探討新的問題,為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提供某種新的思維方式,此是研究[易學哲學史]的主要目的。

  對古代哲學典籍的研究,向來有兩種途徑;歷史的敍述和哲理的闡發,前者可稱之為"照著講",後者稱之為"接著講"。就我國經學史的傳統說,表現為漢學和宋學的分岐,清代的漢學家對古代經典的研究,其興趣在于弄清歷史的本來面目貌,而宋學的倡導者則借解釋古代的典籍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兩種研究的途徑,各有千秋,但就一個民族的理論思維發展說,傳統的東西,只有"接著講",推陳以致其新,方有其生命力,歷史上說,治學以"照著講"為宗旨。但"照著講"又談何容易?能做到近似,或者將歷史的面貌說清楚一些,少犯一些畫虎不成反為犬的錯誤。

  在分析歷代易學哲學問題時,借用了歐洲哲學史中的一些範疇和術語。因為是借用,需要作一些解釋:

(1)"形而上學"指以靜止的,孤立的和片面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形上學"則指研究事物內在本質的學說。

(2)"宇宙論",指關於宇宙形成和結構的理論,"本體論",指關於存在特別是關於本體和現象的理論,又稱"存在論"

(3)"客觀唯心論",指以觀念或概念為世界本原的學說,"主觀唯心論",則指以個人意識或精神為世界本原的學說。"唯物論"則指以客觀實在而不是以人的思維為第一㤬的學說。

(4)"形式邏輯思維",指以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觀察事物的方法;非指形式邏輯學""辨證思雜",指以辨證的觀點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亦非指矛盾法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