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蹻脈、陽蹻脈的總稱。“奇”有異的含義,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屬絡臟腑,又無表裡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名稱多反映其循行分布各自的功能特點。

 

  奇經八脈的循行分布不像十二經脈那樣有規律,基本狀況是任、督、沖三脈皆起于胞中,同出於會陰,然後別道而行。任脈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額部;督脈行于脊背正中,上至頭面;沖脈與足少陰腎經相併,夾臍而上至口唇,稱為〝一源三歧〞。帶脈橫圍於腰腹,狀如束帶。維脈和蹻脈均分陰陽,左右對稱分布,起于下肢,走向軀幹頭部,陰脈循行內側,陽脈循行外側。陰維脈起于小腿內側築賓穴,循下肢內側主要伴足太陰脾經上行至咽喉與任脈(廉泉穴)會合。陽維脈起于足跗外側金門穴,向上出於外踝,循下肢外側主要沿足少陽膽經上行至項後與督脈會合。陰蹻脈從內踝下照海穴上行下肢內側,主要伴足少陰腎經上行至目內眦與陽蹻脈會合。陽蹻脈起于足跟外側申脈穴,上行下肢主要伴足太陽膀胱經上行至目內眦與陰蹻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額至項後入足少陽經風池,在項中兩筋間入腦。

 

  奇經八脈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關係。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連繫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繫,稱為“隂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督脈與六陽經有聯繫,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陽經經氣的作用。沖脈又與足陽明、足少陰等經有聯繫,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帶脈狀如束帶,約束聯繫了縱行軀幹部諸經的功能。陰陽維脈聯繫陰經與陽經,分別主管一身之表裡,分別調節陰經與陽經的經氣。陰陽蹻脈主一身左右之陰陽,共同調節肢體的運動和眼瞼的開合功能。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難經…以十二經與奇經的關係有如“溝渠”與“深湖”,〝溝渠滿溢,流於深湖……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當十二經脈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奇經八脈中,除任督二脈各有所屬腧穴外,其它六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二經脈與任督脈之中。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專屬腧穴與主治,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部份,故相提並論,合稱〝十四經〞。

 

十五絡脈

  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稱為〝十五絡脈〞。其名稱以所別出的經脈、腧穴名稱而定名。

 

  十五絡脈的循行分布特點是:十二經脈的別絡從本經絡穴別出後,均走向其表裡的經脈,即陰經絡脈走向它相表裡的陽經,陽經絡脈走向它相表裡的陰經。軀幹部的三絡分布身體的前、後、側面。任脈的別絡從鳩尾分出後,散布於腹部;督脈別絡從長強分出後,散布於頭部,左右別走太陽經;脾之大絡從大包分出後,散布於胸脇。十五絡較大,是全身絡脈中的主要絡脈,對全身無數細小的絡起主導作用。從絡脈中分出的細小分支稱為“孫絡”;絡脈中浮行於淺表部位的稱為“浮絡”;出現瘀血現象的絡脈稱為“血絡”;細小絡脈遍布全身難以計算。

 

  十二經脈的別絡加強陰陽表裡經之間的聯繫,尤其是十二經脈體表之間的聯繫。軀幹部的三絡主要是加強身體前、後、側的溝通聯繫。遍布全身的絡脈,其作用主要是促進氣血滲灌輸布、濡養全身組織。

 

十二經別

  十二經別是從十二經脈分出,深入人體腔聯絡臟腑器官,溝通表裡兩經的支脈,其名稱以所別出的經脈名稱而直接命名。

 

  十二經別的循行分布,具有離、入、出、合的特點。“離”是離別正經,多以肘膝關節以上本經別出,一般多表裡經別並行或合而行走;“入”是進入人體腔,多聯繫表裡相合的臟腑,足三陽經別還聯繫到心;“出”是淺出頭面項;“合”是表裡會合,陰經經別合于相表裡的陽經,陽經經別合于本經陽經經脈。這樣,十二經別以表裡兩兩相合為六對,稱之為〝六合〞。

 

  十二經別加強了表裡兩經和臟腑之間的相互聯繫,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的聯繫,補充了經脈在循行分布上的不足,使十二經脈對人體各部的聯繫更趨固密,擴大了腧穴的主治範圍。

 

  經別和絡脈都是加強表裡兩經的聯繫,不同點是:經別主內,主要是加強軀幹部表裡臟腑之間的聯繫和表裡經在頭面部的聯繫;而絡脈主外,主要是加強肘膝關節以下表裡兩經之間的聯繫。

 

十二經筋

  十二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結聚於散絡於筋肉關節的體系,是十二經脈連屬於筋肉關節的部份。十二經筋皆隸屬於十二經脈,並隨所轄經脈而命名。

 

  十二經筋的分布部位與其所轄經脈體表循行通路基本一致,其循行走向均從四肢末端走向頭面胸腹,行於體表不入內臟。在循行分布過程中有結、聚、散、絡的現象。結聚多數在關節及肌肉豐富處,並與鄰近的它經相聯結。手足三陰三陽在分組結合中,足三陽經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結於鳩(面部);足三陰經筋起于足趾,循股內上行結於陰器(腹部);手三陽經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結於角(頭部);手三陰經筋起于手指,循臑內上行結於賁(ㄅ一ˋ,胸部)。前陰是宗筋所聚,足三陰與足陽明經筋都在該處聚合。散,主要在胸腹。絡,只有足厥陰經筋,除結聚陰器外,並能總絡諸筋。

 

  經筋的作用主要是連結筋肉、約束骨骼、利於關節的屈伸、保持人體的運動功能。如《素問‧痿論》所說:「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經絡系統在體表的分布,也是絡脈之氣在皮膚所散布的部位。《素問‧皮部論》說「皮者,脈之部也」;「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

 

  十二皮部的分布區域以十二經脈體表的分布範圍為依據。《素問‧皮部論》明確指出:「欲知皮部,以經脈為紀者,諸經皆然」。由於皮部是指人體體表部位,是機體衛外屏障,起著保衛機體抵禦外邪的作用。當機體衛外功能失常時,可以通過皮→絡→經→腑→臟傳注病邪;反之,當臟腑經絡有病時,也可以反應到皮部。臨床上,從外部的診察和施治,可以推斷和治療內部的疾病。

接上續:經絡組織系統的構成(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周爺爺 的頭像
    周爺爺

    周福寶老師的"中醫養生"益想世界!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