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一個多環節的生物學變化過程,其發生早在了老年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生、長、壯、衰、老是人生不可逆的自然發展過程,多種因素構成了這一不可逆的發展過程,並逐步走向其適應能力的極限。所謂老年人的界定,不同時期由於生活水平、醫療水平及人類壽命長短的不同而有所差別。二十世紀五十年代,50歲以上在我國就是老年人,而現在步入60歲才算剛進入老年期。人體的老化存在四個特點:一是內因性;即衰老是由於人體內遺傳因素起主導作用。二是進行性;指機體隨著歲月增加而發生一系列連續性與進行性的變化過程,直至死亡。三是退化性;即衰老過程中機體內各種功能和結構發生退化性改變,體內平衡狀態逐漸被破壞,導致各種生理功能減退,應激能力下降。四是普遍性;即在大致相同的時期內發生衰老,其組織細胞、器官均發生老化,遺傳上有固定的程序,是一種生理過程而非病理改變。

  衰老,包括種屬內壽命長短,主要是由生物學和遺傳學因素,而不是由環境因素決定的。衰老無年齡規律,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同組織器官老化過程的速度不盡相同。各物種壽命的長短不一,主要與細胞內遺傳基因的變化密切相關,即衰老是一種複雜的由遺傳所規定的生命過程,環境因素及生物體內多種因素共同參與生物體的老化過程。機體的衰老並非各組織細胞老化過程的總合,這個過程發生於調節代謝和功能的各個系統、神經、體液和下丘腦中與年齡有關的各種變化,都可以在細胞和組織內引起繼發性營養障礙,從而促使機體老化。

年齡逾花甲的人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丟三落四、動作笨拙,這是因為到了一定年齡以後,人體各臟腑、組織、器官都逐漸開始老化,其功能狀態自然不可與年輕力壯者同日而語。因此,了解人體的各種變化才能採取相應的措施,延緩衰老、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安度晚年。這裡簡要介紹老人的生理病理特點、發病規律、心理變化等內容。

 

一、人老多病

  老年人體內各系統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諸多疾病因此而產生。現將老年人各系統的主要變化分別介紹如下:

(1).能量代謝

  隨著年齡的增長,核酸的濃度降低。組織的脫氧核醣核酸中含有共價交叉鍵,年老時,脫氧核醣核酸與脫氧核醣核酸蛋白質複合物中的蛋白質分子結合得更為穩固,而脫氧核醣核酸與組蛋白的結合變更緊密,從而抑制其基因表達。此外,脫氧核醣核酸的某些理化特性被改變,遺傳上活躍與不活躍的染色質均被改變。遺傳基因的變化,引起蛋白代謝的明顯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高,還可發生各種酶的活性及其在細胞內含量的不規則改變。蛋白質比例有明顯的改變,如白蛋白總量降低,而球蛋白分子可能形成大而不活躍的重合物繼續存在於細胞內。隨著年齡的增長,能量轉換的各個階段都在發生變化,從生命一開始,人的基礎代謝率和耗氧量就在不斷降低,直至老年達到極限。與組織的基本變化相反,老年人肝醣原分解能力增高,細胞內由於無氧產能途徑加強,糖酵解的強化仍不能彌補氧化磷酸化降低所帶來的能量缺失,故使細胞內腺苷三磷酸、磷酸肌酸和糖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在老年機體從事緊張活動時明顯出現能量不足,故限制了老年機體的活動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血脂水平有明顯增高,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總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水平提高,而以膽固醇增高更為明顯。β脂蛋白與膽固醇結合量增加,即膽固醇發生質的改變並趨於粗糙,從而增加其在血管壁的沉著,而造成血管病變隨年齡增加而多發。

(2).神經系統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神經細胞數目明顯減少,約比年輕人減少10%~30%。這些神經細胞則負擔起較重的負荷,因而其代謝有明顯增加。在非常高齡時,細胞膜電位下降,興奮性降低,離子主動運轉機制減弱,細胞內鉀離子濃度升高。各種修復過程逐漸衰退亦是衰老的一個重要因素,使細胞的反應能力和工作能力均減弱。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高度反應性和完善的調節機制,促使機體適應所在的環境。在衰老過程中這種機制得以調節,使中樞神經系統適宜於促進的適應力,以延長個體的生命期限。年齡的增長,使觸覺和本體感覺的敏感性及聽覺、視覺的敏銳性均有所降低,嗅覺及味覺的閥值增高,因而使其傳向神經中樞的信號減少減弱。人到年老,大腦的血液循環和耗氧量降低,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故使老年人腦力勞動減弱,乙酰胆碱合成減少,乙酰胆碱和胆碱脂酶的活力降低,兒茶酚胺合成速度降低,腦中單胺氧化酶和血清素升高,而去甲腎上腺素則減少。老年神經中樞各水平的抑制功能減弱,因此較易疲勞、睡眠欠佳。

(3).心血管系統

  一般認為,老年人與年輕人的心臟大小無多大區別,但老年人的心室壁明顯增厚,心肌色澤稍深,心包下脂肪增多,心內膜增厚,心瓣膜也隨年齡增加而變硬,心肌耗氧量與心輸出量同時且近乎同等速度下降。在最大負荷下,老年人右心室和左心室終末舒張壓及肺毛細管嵌頓壓明顯增高,竇房結、房室結和束支中結締組織增加,肌纖維中的兒茶酚胺受體數目減少,以及導致機械反應刺激之間的反拗期延長,這些均影響心率的速度。在老年時,心肌細胞對鈣的吸入及釋放均減緩,故其心肌之等長收縮和舒張期均延長。心率隨年老而逐漸降低,組織學和生物化學的改變直接影響著心功能變化,心博出量和心率均下降,心輸出量減少。左室射血期隨年齡增加而減少,射血前期則相反,左心室室壁收縮速度減慢,衰老的血管發生一系列化學和解剖改變並影響其功能。彈力型動脈中層和肌型血管的彈力層均發生彈力組織鈣質沉澱,彈力纖維漸變僵硬、脆弱、斷裂,動脈的彈性減弱。同時伴隨著年老血管的硬度增加,必然導致動脈收縮壓增高,隨著年老而致的心輸出量減少,各器官的供血也逐漸減少。

(4).內分泌系統

  隨著年齡的增長,垂體重量逐漸減輕,垂體細胞的有效分裂次數銳減,供血減少,結締組織增加,細胞形態改變,細胞結構破壞。但是促皮質素、促甲狀腺激素、生長激素、促黃體素的濃度幾乎沒有改變。婦女絕經期增加促卵泡激素,男性則不變,絕經期婦女促卵泡激素和促黃體素增加,而75歲以後這兩種激素又呈下降趨勢。腎上腺隨著年老而在皮質出現結節及結締組織,並伴色素增加、脂肪減少以及細胞器改變,並可有血管擴張和出血。糖皮質激素的晝夜分泌節律,不因變老而改變,但因某些疾病而破壞此節律。皮質醇在年老時分泌減少25%,隨著年老醛固酮水平下降50%,而腎素的分泌亦隨年齡增長而降低。上述諸如腎素、皮質醇及醛固酮水平之排出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7─酮類固醇的分泌量隨年老逐漸降至年輕人的一半左右,隨著年老血中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均有所降低,其中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程度大於腎上腺素。

  老年人甲狀腺體重量可隨年齡增加而減輕,結節發生率高,但其功能幾乎無變化。而甲狀腺的攝碘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實驗證明老年人Γ4Γ3γΓ3與中青年人無大差別。而促甲狀腺激素(TSH)及Γ3對促甲狀腺激素釋放(TRH)的刺激反應減弱,甲狀腺激素可隨年齡增加而減少。

  老年男性貯精囊與前列腺重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因此老年人睪丸內分泌功能隨年齡而逐漸降低。老年婦女絕經後卵巢萎縮濾泡消失,卵巢不再分泌雌性激素和孕酮,因此雌二醇和雌酮水平均有下降,而男性的雌激素水平保持不變。黃體酮隨女性生育期後年齡逐漸老化,其產生率約下降60%。女性隨著卵激素的缺乏,性器官附件逐漸萎縮。

  隨著年齡增長,由於胰島素β細胞分泌胰島素減少及老年肥胖,使胰島素及胰島素受體敏感性減弱,而使糖耐量減低,胰島高糖素也隨著年老而使其效應緩和減弱。以上可看出,隨著年老多數內分泌功能下降,對其生理的或藥物的反應性也減弱。

(5).呼吸系統

  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逐漸發生駝背、骨質疏鬆和椎體下陷,而肋骨鈣化、肋骨活動降低,均會使胸腔容積縮小,同時使胸腔順應性降低及呼吸肌力量減弱。由於肺泡間隔消失,肺泡的數目逐漸減少,剩餘的肺泡變大,形成細支氣管和肺泡管擴張。衰老的肺臟逐漸硬化,而由於殘氧量增加,使老年人在靜止時肺部呈部分膨脹。但肺總容量改變不大,而肺死腔通氣量的增加基本彌補了需氧量,肺活量隨增齡而減少。年齡老化,最大呼吸量近乎呈線性下降,用力呼氣量也呈線性下降,呼吸餘氣量增加,肺泡通氣量減少和氣體擴散狀況惡化,導致動脈血氧分壓降低。

(6).消化系統

  隨著年齡的增加,牙齒咬合面的牙釉質和牙本質逐漸磨損,牙齒的支持組織向根部萎縮,牙骨質增生,咀嚼消化能力大為減弱,僅依靠強化腸內消化以彌補咀嚼消化之不足。老年人由於吞嚥困難和食道括約肌鬆弛,使食道排空遲緩,食道擴張以及非推進性收縮增加。由於老年人食道結構及功能的改變,故常易患咽食道憩室,而食管下端的下食管括約肌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萎縮,游離酸與總酸分泌減少,胃粘膜血流量改變,加之老年貧血使胃粘膜代謝減慢、老年人免疫功能的低下等使老年人易患胃炎。老年人小腸粘膜萎縮、扁平、變寬,有效吸收面積減少,粘膜粗糙。老年人肛門內外括約肌張力及收縮力的失常,被認為是老年人大便失常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唾液分泌量減少,約為年輕人的1/3,其中唾液澱粉酶含量亦明顯減少,胰澱粉酶分泌亦減少,由於上述原因使老年人對多種營養物質吸收不佳。老年人肝臟重量有所減輕,但老年人血清總膽紅素、血清谷草轉氨酶、血清谷丙轉氨酶及鹼性磷酸酶等無明顯改變。

(7).泌尿系統

  人的腎臟重量隨年齡增加而減輕,而腎竇內脂肪增加與間質內纖維增生,替代部分腎實質。腎臟的血流量在40歲以後隨著增齡而減少,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管細胞數目及腎小管最大功能量均不同程度減少,腎臟的濃縮功能亦有所減弱。

  老年人的膀胱特點是殘餘尿增多、膀胱容量減少和出現不可控制的收縮。老年女性的膀胱小梁憩室和漏斗樣膨出發病率很高,因此女性特別是老年女性易患尿失禁。而老年男性則常因前列腺肥大而引起膀胱梗阻,膀胱壁內小梁蜂窩和憩室形成而小便異常。

(8).肌肉骨骼系統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細胞體萎縮逐漸加快,肌肉結構發生很大改變,脂褐質沉著明顯,毛細血管密度降低,肌肉的酶素系統活性減弱。肌肉的縮收時間、潛伏期和舒張期均有所延長,肌漿球蛋白、腺苷三磷酸等酶活力下降,肌肉力量和肌肉工作能力逐漸減弱。

  老年人關節面上的軟骨逐漸退化,由於損傷的積累造成軟骨磨損和碎裂,以至於骨與骨直接接觸,因而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在老年人非常多見,主要是骨內塩分和蛋白質支持基質丟失所致,因而骨質容易變疏,易於發生骨折。由於椎間盤厚度減小,脊椎骨骨質疏鬆和塌陷,形成駝背、膝部彎曲等,造成老年人軀體高度明顯降低。

(9).感官和感覺

  視覺:視覺的敏銳度隨年齡增長而下降,這主要是由於視覺系統透明部分累積的損傷,視野範圍縮小,暗適應力減弱等。隨著年齡的增加,晶狀體逐漸變硬和變色,只有其外殼部分保持原狀並參與調節,然而其皮質與核區的全部渾濁,白內障發生率增加。由於眼內液體再吸收能力下降,加上前房逐漸加深,促使老年人青光眼發病率上升。老年人瞳孔逐漸變小,對光反射減弱。

  聽覺:通過一系列普查顯示,老年人各種頻率的平均純音閥增高。老年人說話的速度減慢,鑑別語言的能力降低,老年性耳聾發生率隨年齡的增大逐漸增高。

  味覺和嗅覺:老年人舌乳頭上的味蕾明顯減少,而對甜、鹹、苦、酸等味覺的敏感性減退,尤其是吸菸者。老年人嗅覺能力也明顯減弱。

  皮膚感覺:隨著年老,皮膚、粘膜的感覺明顯減弱。由於游離神經末梢變化較小,故真皮對疼痛的感覺基本保持不變。

(10).血液系統

  血液及其組成成分在老年變化很少,由於老年人對鐵的吸收減少,因此貧血發生較多,又由於缺鐵亦使失血後血液再生延緩。老人白細胞分類變化不大,但炎症後的白細胞增多反應減弱,淋巴細胞未見明顯改變,但其免疫功能明顯減弱。循環血中,丙種球蛋白總量逐漸增多,血小板的結構與數量及功能均無明顯改變,而其粘度逐漸增加。隨著年老,血漿蛋白質尤其是纖維蛋白質有所增加,因而紅細胞沉降率明顯加快。

(11).皮膚、毛髮和指()

  老年人特徵性改變之一,即為皮膚皺和毛髮灰白。老年人表皮細胞層變疏,細胞增生減慢,皮膚供應減少,血管脆性增加,易於導致出血。老年人真皮膠原蛋白增加,皮下脂肪減少。老年人的汗腺大小、數目和功能均有減弱,皮膚各種腺體對內分泌調節反應減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周爺爺 的頭像
    周爺爺

    周福寶老師的"中醫養生"益想世界!

    周爺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