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醫孫思邈認為〝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故常需慎護之。如避免六淫、七情之所傷,不宜〝強用力氣〞,大概用意〝凡非其務勿行〞。在飲食方面切忌〝貪味傷多〞,常宜清甜淡之物,又常宜溫食。經常保持不飢不飽、不寒不熱的起居飲食,隨宜調護,自可有益。對老年病的防治方面,孫氏還指出:〝非但老人須知服食,將息節度,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特別重視四時食宜對養陽養陰的作用,認為〝春食涼,夏食寒,以養於陽;秋食溫,冬食熱,以養於陰〞,這對於養生和治療用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四季養生法
“四季養生法”是中醫養生學的一條重要法則,《黃帝內經》說:「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如是,則辟邪不至,長生久視」,久視即久活也。久活的前提是自然界的六淫邪氣不能侵犯,因為人們遵循了自然界氣候變化的規律,適應了一年四季的氣候。
春季:自然界萬物萌生,生機勃勃,人的新陳代謝日趨旺盛,肝臟的生理活動也隨之相應增加。所以春季是肝臟機能活動旺盛季節,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春應在肝〞的道理。春天的養生原則就是注意肝臟機能正常,就可以適應春季的變化而健康無病;反之,就會出現由於肝臟失調而引起的一些病症。
夏季: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加快,因而心臟的負擔較重,故夏季必須保持心臟機能旺盛。夏季氣候炎熱,易使人急躁不安,因此在精神方面要保持樂觀、穩定的情緒。注意在烈日下工作時間不要過長,並多喝水,飲食上宜多食青菜少食燥熱性食品,但也不宜過份食用寒涼食物,以免腸胃受損。
秋季:由熱轉涼,氣候乾燥,一切生物的新陳代謝機能亦開始由旺盛而轉為低潮。人要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首先是養護體表肌膚及擔負呼吸的肺臟,隨氣溫變化而增減衣服,預防感冒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