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華民族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包括《靈樞》和《素問》,簡稱《內經》。其對養生方面有許多精闢的論述,可說是第一部討論養生理論的淵源之作。雖然是原始的、樸素的,但絕大部分均與現代科學暗合。它是古人經過長期與疾病做鬥爭中所累積的寶貴經驗,並通過長期實踐而總結出的理論,是一份寶貴的遺產。
一、天人合一整體觀
所謂〝天人合〞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是一有機的整體,與外在環境不可分割。《內經》認為;人是自然界生物之一,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人和萬物一樣,都應與自然環境相適應,與自然界息息相關。若自然界發生變化,人體亦發生與之相應的反應。如夏陽氣發泄,人之氣血多趨於表,故多汗而少尿;秋冬則陽氣收藏,人之氣血亦趨向於裡,皮膚緻密,故多尿而少汗。又如春多風病,夏多熱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某些慢性病又往往是氣候變化或季節更替時發作或增劇,這些都體現出人與自然的關係。
《內經》又把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分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以象徵人整個生命的生、長、老、病、已(死)。認為人們應掌握和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規律,才能維持人體正常的健康。《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有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陰陽…〞,〝有至人者,和於陰陽、調於四時…〞,〝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合、從八風之理…〞,〝有賢人者,法則天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這是說;古代不同程度的高明養生家,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認識和掌握自然的多種規律,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善於掌握人體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並積極主動地利用自然界變化規律以避害就利,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更詳細論述人們對於四季中的調養大法;如〝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人們應在自然界生氣勃勃、萬物欣欣向榮的季節裡,順應天地生發之氣以養舒暢活潑之〝生〞。〝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人們在這萬物發育成長的季節裡,應順應自然界繁榮茂盛之氣以養〝長〞。〝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人們在萬物成熟收成的季節裡,應效法天地收斂清肅之氣,使神志寧靜以養〝收〞。〝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人們在此林木凋零、昆蟲蟄伏、水冰地凍、萬物閉藏的季節裡,應當避寒就溫,法天地閉藏之氣,使陽氣潛藏於內以養〝藏〞。並認為春夏兩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屬於陽氣旺盛的時期,對於人體則應注意養陽;秋冬是萬物收藏的季節,屬於陰氣收斂的時期,對人體應注意養陰。此〝養陰養陽〞之道,即順應自然變化之道。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又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結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得道」即懂得養生的道理之意,從此可知《內經》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論述對養生學的意義是何等重大。
二、不治已病治未病